12月29日上午,重慶大學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以下簡稱“儲能平臺”)揭牌儀式暨儲能技術高端論壇在A區民主湖學術報告廳舉行。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總工程師李曉云,重慶市委教育工委委員、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蔣云芳,重慶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樹新,重慶大學副校長李劍,中國工程院院士、儲能平臺首席科學家潘復生,新加坡科學院院士、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王家功(John Wang)等領導嘉賓出席會議,寧德時代、東方電氣、中國電建等儲能領域頭部企業代表及儲能平臺師生代表35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由重慶大學副校長盧義玉主持。
王樹新在致辭中對國家相關部委、重慶市委市政府、各合作企業以及與會嘉賓長期以來對學校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他指出,儲能技術是當今世界能源領域的熱點和前沿領域,也是我國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重慶大學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戰略布局,高度重視儲能領域的研究與創新,大力推動儲能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從制度、組織、經費等全方位保障儲能平臺的建設和運行,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已取得初步成效。他表示,學校將持續深化與儲能領域各頭部企業的全面合作,創新思路和模式,加快把儲能平臺建成世界儲能技術研究和創新的重要基地,為培養國家急需的儲能領域高層次創新人才,推動儲能技術產業發展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貢獻“重大力量”。
蔣云芳對儲能平臺的揭牌成立表示熱烈祝賀。她表示,近年來,重慶市教委主動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需要,積極鼓勵高校增設儲能技術相關學科專業,加快培養儲能領域“高精尖缺”人才,推動儲能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助力科研成果轉化,推動重慶打造儲能產業示范城市。她希望平臺以本次揭牌為契機,堅持立德樹人,突出系統協同,精心鑄魂育才,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持續用力,努力打造儲能技術領域的創新中心、儲能人才培養的全新樣板。
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聶立,中國電建集團重慶工程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柯勝金,三峽水利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楊軍作為合作企業代表致辭,表示將依托現有良好合作基礎,積極打造優勢互補、平臺共享、產教融合、協同共贏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共同推進儲能平臺項目建設,為中國式現代化能源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會上,重慶大學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正式揭牌成立。
重慶大學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主任廖強從建設背景、平臺概況和建設成果三方面系統介紹了項目建設情況。
會上,重慶新型儲能產業技術研究院、重慶大學儲能技術產教聯盟同步揭牌成立。
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國家電網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新加坡國立大學重慶研究院等單位與重慶大學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簽訂合作協議。
儲能技術高端論壇環節,潘復生院士、John Wang院士以及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同濤圍繞儲能領域前沿理論與技術創新分別作了主題分享。
潘復生院士以“鎂基儲能材料現狀與未來”為題,分析了在能源安全與“雙碳”背景下,鎂基儲能材料的可為與有為。John Wang院士針對“21世紀能源技術變革:電池,催化,挑戰”主題,重點介紹了能源技術變革的發展背景以及新型電池、電催化劑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王同濤研究員圍繞“中國大規模儲能現狀與發展趨勢”話題,詳細介紹了中科院武漢巖土所經過20余年持續攻關,在層狀鹽巖力學特性研究、儲能庫建造技術等方面取得的創新突破。
據了解,儲能平臺實行實體化建設和管理,設立了平臺管理委員會、咨詢委員會等,下轄電化學儲能研究中心、氫儲能研究中心、地下空間儲能研究中心、儲能系統研究中心等四個中心,平臺規劃建設面積13500平方米。未來將著力構建“理工結合、工工交叉、工文滲透、融合創新”的交叉創新體系和本-碩-博貫通式“3+1+x”儲能技術人才培養體系,高起點建設“儲能科學與工程”交叉學科博士點,高質量支撐國家急需的儲能領域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