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6日-9日,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重慶大學)、重慶大學黨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 “遺起尋跡 時間之美”非遺面對面活動在學校A區主教學樓一樓大廳舉行,本次活動共吸引30余所川渝高校及多所幼兒園等超2.6萬名校內外師生參與體驗。
本次活動以“全沉浸式非遺好物交互”為核心,傾力打造場景故事沉浸區、互動體驗沉浸區、心靈感受沉浸區三大區域,以“彩”“織”“繡”“文”“器”“雕”“食”“體”為主要內容,多角度、全方位展現顏色、織造、刺繡、文字、器物、雕刻、傳統美食及體育八大類別共計30余項非遺代表性項目,邀請有關夏布織造、蜀繡、榮昌折扇、重慶大漆制作技藝、黃楊木雕刻工藝、糖畫、羽毛鍵等近20位非遺技藝傳承人親臨現場,深度還原非遺工藝制作過程,以實物擺件與圖片呈現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非遺作品展覽,同時邀請現場師生與傳承人共同完成非遺文化作品,沉浸式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美視電影學院2022級本科生劉家羽同學提到,在本次的非遺面對面活動中,親手嘗試學習了繪制糖畫、捏面人和制作毽子等非遺技藝,在親身嘗試的過程中邊體驗、邊學習,更直觀地了解了中國非遺文化,尤其是重慶本土非遺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更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每項非遺技藝上都蘊含著的極高技巧性和藝術性都留下深刻印象,為前人的智慧感到自豪。
環境與生態學院2023級研究生朱夢佳同學表示,親身體驗了每一項非遺項目,不論是面塑還是糖畫,抑或是蜀繡、剪紙,被非遺傳承人們的手藝折服了,雖然制作的手工藝品不夠精美,拿在手里卻非常有成就感。面塑的傳承人譚老師在指導制作熊貓作品的過程中還不斷告訴大家傳承民間非遺藝術的重要性,在這次體驗活動中感到非常充實快樂。
法學院2021級本科生龔澤鍵同學表示,在今天學校舉辦的非遺面對面活動中,梁平木版年畫、榮昌折扇、開州糖畫等非遺文化傳承人向大家面對面介紹了發展過程、展示了制作細節,生動形象、引人入勝。老師們手把手教大家在現場做糖畫、捏糖人,現場趣味十足。通過非遺面對面活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重慶非遺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具體的認知,更貼近地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珍貴和魅力,也進一步堅定了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決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