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6日至18日,首屆地球能源科學國際學術會議在重慶大學召開。鮮學福、彭蘇萍、康紅普、金智新、王雙明、潘一山等6位院士參加了會議,Michael Hood、Derek Elsworth、P.G.Ranjith、Peter Englezos 4位院士線上出席會議,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南大學等40余所國內外高校與研究機構近300名專家學者參會。重慶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樹新會見與會專家院士。
地球能源科學國際學術會議主會場現場
本次會議以“地質能源 綠色開發”為主題,圍繞“煤炭、地熱、油氣等地球能源的綠色低碳、安全高效開發,地球能源清潔利用,地下空間儲能,二氧化碳地質封存與資源化利用”等科學領域開展交流研討。會議分三個階段,16日大會特邀報告,17日5個分會場專題報告,18日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參觀交流。
開幕式由重慶大學資源與安全學院院長、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聶百勝教授主持。
重慶大學校長助理朱才朝代表學校對各位領導、專家的到來表示歡迎。他指出,依托學校優勢學科和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重慶大學立足西南、面向行業、輻射全國,開展基礎性、前瞻性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希望此次大會對“地質能源 綠色開發”及相關領域的原始創新、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培育更多的科研成果。
重慶大學校長助理朱才朝發表致辭
中國煤炭學會理事長劉峰代表中國煤炭學會致辭,他表示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安全智能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必須貫通煤炭的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
中國煤炭學會理事長劉峰發表致辭
大會主席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P.G.Ranjith致辭,他指出研究地球能源高效開發利用,聚焦能源領域重大關鍵科學問題,是新型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必須重點關注的方向。
大會主席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P.G.Ranjith發表致辭
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周俊發表致辭,他衷心期待在各位專家和與會代表的共同努力下,煤炭、地熱、油氣等相關行業走出一條更加創新、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周俊發表致辭
大會報告環節,來自海內外的院士和知名學者進行了17場精彩的大會報告。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康紅普院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Derek Elsworth,西安科技大學王雙明院士,遼寧大學潘一山院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彭蘇萍院士,澳大利亞技術與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Michael Hood ,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侯正猛教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宋考平教授,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戴彩麗教授,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鞠楊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Peter Englezos,國家能源集團教授級高工李全生,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周宏偉教授,中國礦業大學王恩元教授,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員張志剛,重慶大學聶百勝教授、于斌教授共17位專家學者聚焦特高含水油田開發核心問題與控水增油關鍵技術、煤巖破壞電荷感性監測、煤礦安全高效開采地質保障關鍵技術、能源安全能力保障分析、“雙碳”目標下主題能源變化等主題,多維度探討煤炭、地熱、油氣等地球能源領域科技創新、前沿技術、工程實踐的發展和應用。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康紅普院士作報告
西安科技大學王雙明院士作報告
遼寧大學潘一山院士作報告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彭蘇萍院士作報告
17日進行的大會分會場報告主題包括地質能源物探、油氣與地熱開發、煤炭綠色開發利用、碳儲與儲能、研究生論壇專場。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138位專家學者為與會代表呈現了高水平學術報告。
本屆大會由重慶大學主辦,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Earth Energy Science》期刊等承辦,麥吉爾大學、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奧斯特拉法科技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伍倫貢大學、昆士蘭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共同協辦。大會得到重慶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國際合作與交流處、技術轉移研究院等部門的大力支持與指導。
2023年地球能源科學國際學術會議是首次聚焦煤炭、地熱、油氣等地球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前沿問題的學術盛會。本次會議搭建了學術交流和成果互鑒的平臺,全方位展示了國際能源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形成了充分爭鳴的學術場域,促進了學科交叉融合創新,為能源領域持續注入新的活力,呈現出精彩紛呈、多元相融的學術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