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Ferenc Krausz(費倫茨·克勞斯)受聘重慶大學榮譽教授儀式暨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與前沿技術交叉研究院諾貝爾獎工作站揭牌儀式在重慶大學虎溪校區圖書館報告廳舉行。重慶大學校長王樹新、重慶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許志鵬、重慶市委組織部人才工作處副處長楊鵬飛、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人事處副處長余冠軍、附屬三峽醫院黨委書記張先祥,以及相關職能部門及學院負責人、各學院師生代表等參加了儀式。儀式由重慶大學副校長李劍主持。
許志鵬發表致辭,對費倫茨·克勞斯教授到訪重慶表示熱烈歡迎,對諾貝爾獎工作站落地重慶大學表示熱烈祝賀,希望學校和附屬三峽醫院加強與費倫茨·克勞斯教授團隊的深度合作,將國際先進技術引入重慶,攜手打造生命健康科創高地,通過醫學與物理學的深度融合,推動科技創新事業的發展。
王樹新為費倫茨·克勞斯教授頒發重慶大學榮譽教授聘書。許志鵬和費倫茨·克勞斯教授共同為“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與前沿技術交叉研究院-費倫茨·克勞斯諾貝爾獎工作站”揭牌,這也是費倫茨·克勞斯教授在中國的首個諾貝爾獎工作站。
隨后,費倫茨·克勞斯教授圍繞超短激光脈沖與生物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做了學術報告。費倫茨·克勞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超短脈沖激光技術、高場物理、阿秒物理等。2001年,費倫茨·克勞斯教授研究團隊產生并測量了第一個阿秒光脈沖,并用它來捕捉原子內部電子的運動,標志著阿秒物理的誕生。費倫茨·克勞斯教授研究團隊使用超短脈沖激光技術,作為阿秒測量技術的基礎,進一步開發用于生物醫學應用的紅外光譜,用于人類早期疾病篩查。該技術的應用為腫瘤等疾病的早期診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了疾病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其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廣泛關注。
儀式結束后,費倫茨·克勞斯教授與重慶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附屬三峽醫院和物理學院的領導和青年學者們進行了更加深入的專場交流和探討。
下一步,重慶大學將聚焦“416”科技創新戰略布局和“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在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及人才培養等多方面,加強與費倫茨·克勞斯教授團隊的合作,推動學校物理學與醫學跨學科交叉融合研究領域的探索與發展,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提供強大科技支撐,為科技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人事處
作者:許菲 楊雨琪
攝影: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