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充分展示重慶大學教師隊伍立德樹人、自信自強的精神面貌,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學校推出“教育強國 重大有為”系列宣傳報道,講述重大教師育人故事,講好榜樣動人事跡,踐行初心使命,為建設教育強國貢獻重大力量。
人物名片:羅宇,文學博士,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博雅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研究領域涉及東亞比較文學、唐宋文學等領域。曾獲“第十屆孫平化日本學學術獎”,“第七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文科組三等獎,第七屆重慶市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文科組特等獎(第一名),“重慶大學第九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等。
求學歲月:十年流光播種文學初心
在北師大的十年求學路,羅宇從一個滿懷文學夢想的青年學子,成長為一位堅定的古代文學研究學者。在這條探索文學精妙與奧秘的小徑上,每一步都留下了她追求理想的深刻足跡。
羅宇自幼對文學懷有深厚情感,由于理科背景的限制,未能直接步入中文系的大門,成為了北師大英語系的一員。然而,這并未澆滅她對理想的熱情,在北師大的讀書小花園里、各類文學社團中、文學院的每一堂課上,羅宇始終如一地播種著她的文學初心。
“同學們互不相識,但大家都捧著相同的書,我的大學時光就是在《詩經》《論語》的讀書聲中開啟的。”每逢中秋佳節,羅宇和師友們一同望月、吟詩、彈琴,那是一種難以言表的浪漫與和諧。大學期間,羅宇創辦了自己的文學刊物,創建了文學社團,在讀詩、寫詩、吟詩的時光里度過了她珍貴的青春歲月。
在母校,羅宇幸運地遇見了許多讓她敬佩的老師,這些老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她精神上的導師。老師們的言傳身教,讓她立志將文學理想帶到更廣闊的世界。
談及選擇東亞比較文學與唐宋文學作為研究方向的緣由,羅宇稱是一次文學課的機緣使然。彼時還是英語系本科生的她,出于對文學的熱忱旁聽了文學院的所有課程,人生的齒輪就在熱愛的滋養中悄悄轉動。她寫下一封長信,述說自己研習古代文學的愿望和決心,這份勇氣也獲得了老師的充分鼓勵和支持。于是,羅宇走上了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道路,如愿成為一名古代文學老師,在教育這片她深愛的土地深耕不怠。
交流的力量:教書、育人與學術的融合
這份純粹而深刻的熱愛落至實處,便化作對教書育人最為真摯的奉獻。入職以來,羅宇先后獲得重慶大學第九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第七屆重慶市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文科組特等獎(第一名)、第七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決賽文科組三等獎。她堅信,對于高校青年教師而言,不斷提升教學素養與深耕學術研究至關重要,因為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觸動著學生、改造著心靈,這是一場“人能弘道”的神圣使命。
以最大的愛心指引學生、陪伴學生,是羅宇一直以來秉持的觀念。古典詩歌是連接古今、溝通心靈的橋梁,自2022年起,羅宇便著手組織了一個特別的活動——“蘇軾文學讀書會”,每周開展一次,師生們圍坐在一起,共同研讀蘇軾的詩歌。在諸多的討論中,有這樣一段經歷讓羅宇尤為難忘。
一次,當讀到蘇軾那句“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饑”時,一位同學隨即提出,根據古人的注釋,蘇軾此處并非在為自己生活的困頓而嘆息,而是痛心自己雖飽讀詩書,卻無力救助密州的百姓。這一發現深深觸動了羅宇:“古人注家無一人只想到自己,他們心中裝的是‘天下’;不能心系天下的教師,又如何稱得上是一位好教師呢?”她深刻意識到,古代學者們的這種大愛情懷,正是當代教育工作者應當繼承并發揚的精神財富。大家圍繞“我們為何而讀書”一問,展開了熱烈討論,最終共同認為:“平生五千卷”不應虛度,每一卷書、每一個字都應該為“天下”而讀。談及此,羅宇笑言:“師生共讀真是這世上最美好的事。”
教學、學術與育人的融合,在羅宇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目前,羅宇與研究團隊正共同致力于構建名為“比較文學文獻學”的新興學科領域,該學科旨在立足于中國古代文學與文獻學的傳統基礎之上,提煉出全新的比較文學視角與方法論。羅宇與領域內的研究者們共同期待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夠為中國乃至東亞的比較文學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也為世界其他地區的文化交流與理解開辟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全國教育大會上,教育家精神再次成為重要的精神引領。正是在教育家精神的凝聚之下,高等學校的發展前所未有地與國家前途與命運緊緊相連。在我的理解中,教育家精神從‘報國’出發,于‘天下’收尾,體現了國家對教師的高度重視。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術前沿的開創者、國家人才的引領者。教育是立國之本,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教育家精神’是我們教師永恒的精神追求。”羅宇說。
堅定的步伐:用腳步書寫學術與生活的詩篇
在繁忙的教學科研任務之余,羅宇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跑步愛好者。提到這項愛好,她說:“跑步成為了我的學術生涯里重要的精神支撐,不論多么高壓的工作、多么絕望的時候,只要跑上10公里,我就又可以滿血復活了。”自2018年起,這一習慣逐漸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在無數挑燈苦戰的日子里,學術的熱情和長跑的汗水共同澆筑了羅宇堅韌的意志,健康的解壓習慣更為她的教學、研究與生活提供了良性循環的體系。
作為師者,面對學生的求助,她也十分樂于分享這份受益頗多的運動“療法”:“去跑步吧,強健的體魄會塑造出無比強大的內心。”向前大踏步邁進的過程中,煩惱會一定程度地自我消解,對身體和情緒的掌控,則會造就更強大的主體性。扎扎實實地前行、永不停歇地探索,用腳步丈量著知識的邊界,同時也丈量著自己內心的廣闊天地,這便是羅宇對自己熱愛的學術事業,作出的最質樸而真實的回答。
來源:黨委宣傳部
作者:程夢婷 徐安琪 景琛 金凌云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