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重慶日報》以《以“3135”模式培育跨界融合創新型工科人才》報道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創新型工科人才培養的創新思路和創新舉措。 全文如下:
近日,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傳來好消息:該學院團委從層層評比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稱號。這是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基層團組織的最高榮譽,也是該學院繼去年入選第四批“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培育創建名單以來,獲得的又一項重量級榮譽。
不僅如此,近期,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師生還收獲了全國模范教師、青年志愿者服務先進個人等多個全國性榮譽。在學科競賽方面,斬獲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黑科技”專項賽一等獎,并連續斬獲全國大學生金相技能大賽、“蘇博特杯”全國大學生混凝土材料設計大賽團體一等獎和個人特等獎等多項榮譽。
榮譽的背后,是學院立足國家戰略需求,在“材料強國”黨建工程引領下深耕材料冶金領域跨界融合創新人才培養,逐步形成了具有示范意義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為國家提供材料行業的棟梁之“材”。
學院牽頭多家單位共建“先進材料產教融合特色優勢專業群”
“理論深耕-實踐交融-能力淬煉-價值反哺”協同育人
今年1月中旬,“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先進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校企協同育人高端論壇在九龍坡區舉行。由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牽頭,聯合四川大學、西南大學等3所高校以及26家行業頭部企業,共建“先進材料產教融合特色優勢專業群”,促成校企深度合作,讓專業建設由過去的“單兵作戰”向“集群發展”轉變,推動先進材料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破解傳統工科教育‘產教脫節、創新不足、跨界乏力’三大癥結,是我們人才培養改革的發力點。”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龍木軍介紹,經過多年的實踐,學院創新提出“3135”材料冶金跨界融合創新國際化人才培養新模式,融合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個專業,使用1套人才培養體系,構筑“思政”“科創”“產聯”3個育人平臺,踐行思政、科教、產教、師資、課程5個融合,著力培養具有跨界整合能力和未來駕馭能力的拔尖創新工科人才,服務國家產業轉型升級戰略需求。
據了解,面向國家發展需求,學院先后創建了儲能材料系,打造了材料基因工程方向,創立了特色“庶華班”,增設人工智能、綠色低碳等學科交叉課程,實現了新材料、新能源、綠色低碳、人工智能的深度交叉融合;同時,提出“學—踐”交替互促的創新實踐體系,建立了強融合、厚基礎、重實踐的課程體系,形成了“理論深耕—實踐交融—能力淬煉—價值反哺”的協同育人模式。
為深度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學院與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共建了雙學位國際實驗班,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立了國際貫通班,開設了材料工程全英文專業。
校企聯合培育卓越人才
今年3月,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王敬豐帶領20余名師生,來到華峰鋁業有限公司開展校企合作共建,實地走訪讓專業學子們對鋁制品的完整生產工藝流程有了更直觀的了解。這是該學院實施“黨建引領—人才培育—科研服務”行動以來走訪的第30家行業單位。
這樣的走訪,成為學院的常態。學院積極探索創新育人路徑,以專業認同感、專業使命感、專業自豪感和專業榮譽感“四感”教育為抓手,筑牢學生的思想根基。
“我們構建了‘學院黨委+師生黨支部+特色黨小組’三級協同育人模式。”王敬豐介紹,學院面向產業,與頭部企業和領軍科研機構聯建聯動,打造“黨建引領—人才培育—科研服務”協同育人平臺,建立“雙合雙引擎”實踐育人體系,持續開展“使命行”“培根鑄魂報家國”等實踐活動,深度開展有組織的定制化人才培養。
據悉,圍繞國家戰略需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重慶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學院依托國家級、省部級平臺和重大科研項目,加強產教融合、科教融匯,通過引企入教、送教入企、校企協同,學術/產業雙導師聯合指導本科生和研究生開展科技創新,使學生在“材料強國”建設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
為國家和地方發展培養棟梁之“材”
自“3135”模式實施以來,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為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經濟發展培育出一批批棟梁之“材”,書寫著教育賦能發展的精彩篇章。
截至目前,學院3個專業全部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其中,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專業入選國家級卓越工程師計劃,通過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達到了國際實質等效。
學院已建成國家級課程4門,工程案例4項,省部級課程21門,全英文課程24門,出版國家級規劃等教材15部。獲批省部級課程思政示范項目4項、重慶市高等學校“大思政課”建設優秀案例2項,重慶市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10個。參與重慶市高等研究院建設,服務“33618”先進材料萬億級產業。匯聚了一批國家級和省部級優秀師資人才隊伍,獲全國模范教師等國家級榮譽稱號31人次,重慶市新時代好老師等省部級榮譽稱號117人次,為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筑牢了堅實根基。
學院學子參加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金相技能大賽,斬獲多項榮譽
近年來,學院學生累計獲得國家級競賽獎項252人次、省部級獎項288人次,參與國家(市)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330人次,發表高水平論文35篇;超半數畢業生扎根西部,投身地方經濟建設。約70%的畢業生進入頭部企業,成為行業發展新生力量;國內外一流高校深造率近60%,雙學位國際實驗班畢業生全部進入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等全球頂級學府深造。
未來,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將繼續秉持教育初心,持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經濟發展培育更多棟梁之“材”。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作者:任超 余江 黃思
攝影: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新聞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