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新時代新征程,必須緊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匯聚起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磅礴力量,腳踏實地、奮發進取、拼搏奉獻,一步一個腳印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變成現實。
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到來之際,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各族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勞動群眾,向各級工會組織和全體工會工作者致以誠摯問候!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地區工會和勞動界的朋友們致以節日祝福!向受到表彰的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示熱烈祝賀!
全國共有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國勞動模范和756名全國先進工作者。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吳永忠教授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全心全意當好抗癌戰線排頭兵 傾情傾力構建腫瘤防治共同體
近年來隨著發病率的持續上升,惡性腫瘤已成為社會民生的痛點,據統計,重慶每年有10多萬新發腫瘤病例。隨著城市化發展速度不斷加快,重慶市腫瘤防控資源大部分集中在主城區,全市僅有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一家三級腫瘤專科醫院。有些區縣人民醫院有放療設備,但沒有技術人員,有些區縣人民醫院甚至沒有腫瘤科。在農村地區,幾乎沒有專門的腫瘤防控機構。重慶市整體腫瘤防治能力較薄弱,體系不健全。
作為全國第四家省級癌癥中心的主任,吳永忠認為除了腫瘤醫院自己要“奔跑”,還要更加注重公益性和社會責任,全面提升全市的腫瘤防治水平。2006年起他開始倡導建設腫瘤防治體系,并提出建設理念:“立足公益、付出真情、凝聚力量、共同發展”,體系建設先后歷經三大階段:首先是規范治療階段(2006—2014年),推行腫瘤綜合治療理念,避免腫瘤患者診療不規范。其次是體系建設階段(2015—2019年),在全市以及重慶周邊地區構建“一網一鏈”體系。最后是全面防治階段(2020年至今),構建政府、社會、醫院全面參與的“預防、篩查、診斷、治療、康復”腫瘤防治共同體,實現病前預防降低發病率,病中規范診治提高療效,治后康復回歸社會。
全要素協同,整合多方資源
吳永忠表示,腫瘤防治工作是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社會,醫院、個人等多方協作。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創新探索了院地合作模式,構建腫瘤防治共同體;與當地政府簽約,共建區縣級腫瘤防治中心,由當地政府提供政策與資金支持;提供專家團隊、管理體系和技術資源;協助被幫扶醫院著力改善醫療條件,配套提供設施設備,共同解決發展難題。
全層級聯動,做強服務體系
吳永忠以創建國家癌癥區域醫療中心為契機,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擴容和共享,結合重慶市及周邊地區腫瘤防治實際情況,提出三級“腫瘤防治網”建設理念,以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為龍頭,開展業務指導與質量監管;在區域內指導有條件的二級醫院向腫瘤專科醫院轉型,形成區域輻射力;在區縣建立腫瘤規范化診療基地,構建市級—區域—區縣的“腫瘤防治網”。
全鏈條融合,做優連續機制
吳永忠表示腫瘤是慢性病,需要進行全周期管理,推動建立涵蓋腫瘤登記、科普宣傳、預防篩查、規范診療、康復管理的完整“腫瘤服務鏈”,積極打造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務模式,實現腫瘤防治工作閉環管理。
全時段貫通,推廣同質服務
充分發揮全市腫瘤防治辦公室、腫瘤質控中心等職能職責,在腫瘤防治體系推廣全過程同質化管理,全面提升基層腫瘤服務能力,建立多維度組團式腫瘤學科幫扶模式,專家通過推廣適宜技術、教學查房、手術演示等提升基層醫護人員技術;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遠程病理、遠程影像、遠程會診等,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讓基層隨時可互動聯系,讓腫瘤患者在家門口就可得到規范診療、康復服務以及健康促進。
在吳永忠的推動下,構建起的覆蓋“19家腫瘤分院、27家腫瘤規范化基地、105家腫瘤協作單位”的腫瘤防治體系,已在重慶,乃至西南地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區域腫瘤防治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人民群眾防癌抗癌意識持續增強,創新醫防融合模式得到各級政府、行業、社會高度肯定。
來源:附屬腫瘤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