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至6月22日,第十四屆“中國電影史年會”在重慶大學召開。本屆年會以“銀幕上的抗戰:戰斗意志、民族精神、文化血脈”為主題,邀請了超過一百五十余位來自國內外的電影史研究專家與學者,他們將共同回顧在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所留下的影像記憶,探討電影如何承載民族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傳承。年會由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與重慶大學聯合主辦,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電影史學研究部承辦。
開幕式現場
6月21日上午,開幕儀式在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舉行。中國電影資料館副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薛寧作為主辦方代表致辭。她表示,重慶是中國電影發展的重要歷史見證地。在此探討“銀幕上的抗戰”,既是對先烈的深切追念,也是對偉大抗戰精神的傳承。重慶大學憑借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積淀以及對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高度重視,為本次年會提供了優越的學術氛圍和寶貴的支持。
中國電影資料館副館長薛寧致辭
重慶大學黨委副書記馮業棟在致辭中熱情歡迎與會嘉賓。他表示,本屆年會主題“銀幕上的抗戰”意義非凡。重慶是抗戰電影的重要創作基地,抗戰時期,重慶大學師生積極投身救亡,同時,美視電影學院25年來也圍繞抗戰精神創作相關作品與研究成果。年會主題高度契合重慶的歷史地位,其研討成果必將有力推動重慶相關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與活化利用,為學校相關學科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重慶大學黨委副書記馮業棟致辭
本屆年會共收到261篇論文,經過論文查重和29位專家們的4輪盲審,最終選出93篇優秀論文進入年會宣讀。其中,青年學者的比重占79.3%,為中國電影史研究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
“學術放映”是中國電影史年會的品牌環節,本屆年會為所有參會者準備了《返魂香》(1941年)等18部珍貴影片,以此呈現了全面、立體、多元的抗戰歷史影像。年會期間,組委會還舉辦“電影雙甲學術沙龍”,深入探討中國電影誕生的考據問題。
中國電影史年會自2012年設立以來,始終堅守“系統化”“專題化”“學術化”原則,積極響應國家關于文化強國建設的戰略部署,如今已成為中國電影史研究領域極具影響力與權威性的學術交流平臺,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增強民族凝聚力提供了重要的學術支撐。
來源:美視電影學院
作者: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