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復生,1962年7月生,浙江蘭溪人,博士,重慶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和日本千葉大學客座科學家,英國瑪麗皇后學院訪問教授,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榮譽教授,俄羅斯礦業科學院院士,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F兼任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鎂及鎂合金技術委員會”主席、Elsevier出版社《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國際刊物主編、科學出版社《大學科普叢書》編委會主任、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副理事長等。
潘復生先后在合肥工業大學、重慶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1992年破格晉升為重慶大學教授,1995年被聘為重慶大學博士生導師,1998年成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曾在英國牛津大學、德國斯圖加特大學、英國瑪麗皇后學院、日本千葉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學習和工作。
潘復生專長鎂合金、鋁合金、工具鋼、冶金鑄軋技術、冶金熔體純凈化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和應用,特別是在鎂合金方面成就顯著。他建立了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了一支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科研團隊。三十多年來,潘復生教授和他的團隊重點致力于解決鎂合金材料塑性差、加工成形難、純凈度低等關鍵難題,承擔完成了一批重要的國家級項目和多個重要的國際合作項目,在高塑性鎂合金、先進成形加工技術和深度純凈化等領域取得重要創新成果,為我國鎂科學技術與產業的發展壯大和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貢獻。已在國際著名刊物發表SCI收錄論文350多篇,出版著作12部(本)。獲國家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4項,省部級重要科技獎勵10余項;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30多項,制訂并獲批國家標準多項。培養博士后17名,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90多名。是國家萬人計劃(特支計劃)首批領軍人才,“何梁何利獎”、“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美國杜邦科技創新獎”和“第二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015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潘復生曾連續4屆擔任國際鎂合金大會主席,并應邀擔任了歐洲材料大會的合作主席和國際先進材料大會合作主席。
潘復生是第九屆和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曾任九三學社重慶市委副主委、政協重慶市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重慶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