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發布了2021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的表彰決定,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教師團隊牽頭或參與的項目榮獲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三等獎1項,榮獲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二等級1項。
于今副教授作為主要完成人之一參與的項目“800MN大型模鍛壓機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榮獲科技進步獎特等獎。該項目針對大型模鍛壓機設計、制造、成型工藝等難題,從理論、方法、技術三個層面形成了4大創新點,突破了行業內的技術瓶頸,填補了國內相關研究的空白,獲得了行業內的高度評價。
邵毅敏教授牽頭的“大功率高動載車船濕式離合傳動組件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技術發明獎一等獎。該項目研究團隊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歷經十五年持續攻關,重點突破了大功率高動載濕式離合傳動組件的高品質、長壽命設計方法及瞬態載荷高精度測試方法等,取得重大原創性成果。成果不僅打破了國外封鎖,滿足了我國重要裝備自主可控戰略需求,而且產品還出口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服務于國家“一帶一路”戰略。
曹華軍教授牽頭的“機械制造車間高效低碳智能制造執行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項目獲美國發明專利1項、國家發明專利21項,登記軟件著作權28項,發表論文82篇,牽頭制定國家標準10項,獲批教育部高效低碳制造系統創新團隊、機械工業綠色制造能效工程技術中心。
黃文彬教授作為主要完成人之一參與的項目“高可靠性免解體維護軋機工作輥系列軸承研發與應用”榮獲科技進步獎三等獎。該項目突破了可靠性和智能化枷鎖,產品成功躋身鋼鐵冶金行業高端領域,為熱軋機生產線全系軸承國產化配套奠定基礎,也為軋機設備自主研發提供了高可靠性基礎部件和強力技術支撐。同時促進多學科、多領域的技術融合與發展,突破高精尖技術研究和基礎理論創新拓展應用,對實現高端領域工業設備革命的突破具有重大意義和社會效益。
據悉,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是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共同設立并經國家科學技術部批準,在國家科技獎勵主管部門登記的面向全國機械行業的綜合性科技獎項,是機械工業申報國家科技進步獎的主要渠道。其宗旨是表彰在機械工業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鼓勵機械工業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的發展,提高我國機械工業的綜合實力和水平。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將繼續瞄準世界學科前沿、結合國家重大需求和國家及地方經濟建設需要,通過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解決國民經濟建設中有關裝備設計制造的關鍵科學技術問題,加快推進一流學科建設,為國民經濟建設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