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中國工程院院地合作重大項目——重慶智慧醫療核心裝備關鍵技術與產品開發戰略研究中期咨詢會在重慶兩江新區舉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楊廣中,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多倫多大學機器人研究所首任所長孫鈺,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德國漢堡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張建偉,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校長王樹新參加會議。
會上,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匯報項目情況。據悉,該項目立足于國家戰略與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需求,通過文獻研究國際智慧醫療裝備的發展現狀和需求趨勢,實地走訪北京、四川、重慶、廣東、上海、山東等地的醫療保障、國家藥監、醫學裝備協會等多家單位,調研獲得大量高端醫療裝備產業相關基礎數據。項目結合我國高新技術發展階段梳理出智慧醫療裝備技術和產業發展歷程,包括醫療機器人技術、醫療影像、云計算技術、5G技術、AI技術、數字成像技術、工業互聯網、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等方向。建議結合重慶市高端化、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技術、新形勢、新狀態,制定科學、合理、清晰的技術路線圖,完善創新機制和保障措施,力爭在2040年,推動重慶形成完整的智慧醫療裝備上下游工業制造體系,部分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推廣智慧醫療裝備的智慧化、遠程化、數字化,帶動西南地區產業升級,促進重慶經濟提質增效,滿足人民生命健康需求。
隨后,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石鎮山從智慧醫療裝備的來源和范圍、行業發展現狀和分類等方面補充介紹了“智慧醫療裝備”的相關概念。
與會院士專家們充分肯定了項目組的前期工作,認為項目實施進展順利,并為后續工作提出諸多寶貴建議。楊廣中肯定了項目組對歐美、日本、中國智慧醫療發展現狀的詳盡調研,鼓勵項目組在下一周期里提煉行業發展重點方向、戰略布局及人才物創新機制。建議項目組在接下來的研究中持續探索成渝地區如何布局與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等地區的差異化發展;如何在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和智慧植入器械領域進行具體布局;如何以重慶大學為核心推動“三醫”融合,尋求機制上的突破。張建偉針對項目目前較薄弱環節和總體要求,建議項目組進一步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高端醫療裝備產業成功優秀案例進行深入分析,總結提煉經驗教訓;進一步強化成渝一體化發展,從區域層面全面考慮成渝地區大健康產業如何共同發展、融合發展;參考國際行業協會標準,補充完善技術路線圖并細化相關指標;從制造業基礎、政策開放性、市場換技術等層面突出成渝發展智慧醫療產業的特色。孫鈺認為,成渝地區可對照國內其他區域產業形勢,立足自身優勢特色做精做優做強,以特色和專業吸引國內外人才,以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公共實驗室等建設為重要依托,以培育扶持“小精尖”企業為重要發展方向。
最后,項目負責人王樹新作總結發言。他感謝各位院士專家、委辦局代表對項目的指導支持和寶貴意見。希望項目組能夠認真消化吸收院士專家們提出的意見建議,把握時間節點、對標對表、有條不紊地進行深入研究。他強調,必須開展有組織的科研,加快把平臺建起來,圍繞生態構建、高端人才、教育支撐、政策落實、成果轉化等,推動與重慶市的發展定位同頻共振,更好支撐重慶智慧醫療高質量發展。
重慶市科技局、經信委、衛健委,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重慶研究院、重慶大學工程科教戰略研究中心等單位領導、代表以及部分項目組成員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