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至10日,由重慶大學資源與安全學院主辦的國際礦業教授學會(Society of Mining Professors,簡稱SOMP)第13屆區域會議在重慶召開。本次會議圍繞礦山的可持續發展與環保實踐、智能采礦與礦業大數據、礦業教育中的國際化經驗等主題,來自亞洲、北美、歐洲、澳洲、非洲的200余名國內外礦業高校學者與企業專家參加會議。
會議現場
開幕式上,重慶大學副校長盧義玉,SOMP學會2023-2024年主席、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采礦系教授Serkan Saydam分別致辭。大會開幕式由重慶大學資源與安全學院院長聶百勝主持。
重慶大學副校長盧義玉致辭
SOMP學會2023-2024年主席、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采礦系教授Serkan Saydam致辭
在大會進入特邀報告環節,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處副處長蔡建軍以銅鑼礦山公園的轉變案例分享了重慶市礦山生態修復的成功經驗;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礦產與能源工程學院院長Ismet Canbulat作澳大利亞礦業工程教育的演變和未來趨勢的報告;中國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選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原副校長王家臣教授回顧了采礦系統工程60年的發展歷程,并對未來智能化發展進行了展望;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Michael Hood分析了關鍵礦產資源在未來新能源和電動汽車行業的角色;北京聯合大學校長助理楊鵬教授深入介紹了中國工程教育采礦工程專業認證相關內容;聶百勝系統回顧了重慶大學礦業學科的發展歷程,并展望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大會特邀報告環節由SOMP理事、重慶大學資安學院副院長劉莉主持。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處副處長蔡建軍作大會特邀報告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礦產與能源工程學院院長Ismet Canbulat作大會特邀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選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原副校長王家臣教授作大會特邀報告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Michael Hood作大會特邀報告
北京聯合大學校長助理楊鵬教授作大會特邀報告
重慶大學資源與安全學院院長聶百勝教授作大會特邀報告
在口頭報告環節中,特別設置圓桌討論、分組討論和現場交流的報告形式,共進行了33場精彩口頭報告,為與會者提供了交流平臺,就礦業領域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
分會會場
資安學院教師積極參加會議交流學習,采礦系主任蔣長寶以口頭報告形式,介紹了重慶大學智能采礦專業建設;期刊中心主任張振宇作為中國高校代表,參加圓桌討論并發言;碳儲系主任鐘棟梁、安全系主任范金洋等也參加現場分組討論,與國內外專家交流分享經驗。
SOMP第13屆區域會議的舉辦,不僅為全球礦業領域專家學者提供了礦業可持續發展、環保采礦實踐以及智能采礦與礦業大數據等領域創新與發展的國際交流平臺,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重慶大學礦業學科的世界影響力和知名度。
據了解,國際礦業教授學會(SOMP)是代表全球礦業科技工作者的學術組織,目前成員來自全球55個國家的110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其主要目標是創新發展科學、技術和專業知識,以促進全球礦產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并促進成員之間的技術交流、幫助建立教育和研究合作伙伴關系。國際礦業教授學會每年在不同的國家舉辦年會和區域會議,2024年的第13屆區域會議是第一次由中國高校主辦。重慶大學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協助主辦本次會議,自然資源部重慶典型礦區生態修復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重慶足鍶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煤炭學會煤礦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重慶市碳中和教學指導委員會以及期刊《地球能源科學》等多家單位參與協辦。
來源:資源與安全學院
作者:劉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