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午,第二屆低碳科學國際會議(DeCarbon2024)在重慶正式拉開帷幕。本屆會議主要圍繞零碳排放、高效能源儲存和轉換、能源收集和利用、清潔環境和長期可持續性等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展開學術討論。本次會議共有10個大會報告、22個主旨報告和190余個分會報告,由重慶大學主辦、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院、重慶郵電大學、重慶師范大學、臺州學院和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協辦。
開幕式由重慶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院長廖強教授主持。廖強介紹了現場出席會議的領導和專家,向參會的國內外專家和學者們表示誠摯的歡迎,希望借助DeCarbon為學者們搭建一個多學科交叉的有關低碳科學前沿問題的交流平臺,共同探討學術前沿與熱點。
會議主辦單位重慶大學副校長盧義玉代表學校致辭。盧義玉對國內外學者、行業專家及研究人員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與由衷的感謝。盧義玉表示,低碳科學國際會議的舉辦是重慶大學建設雙一流高校的具體實踐,對于推動低碳科學、能源高效利用以及可持續發展領域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重慶大學對低碳能源更深層次的研究,進一步深化國際領域內低碳科學的合作與發展。
新加坡國立大學Jonh Wang院士為大會致辭。他談到重慶市在推動國際化交流和前沿技術發展方面給予了巨大的支持,他表示,通過本屆會議可以更好地推動低碳科學的交流發展,激勵科研成果的進一步轉化與應用,助力“雙碳”目標和可持續發展的實現。
大會報告環節,Alex Jen教授和薛軍民教授先后主持大會報告。其中中國科學院合肥分院劉文清院士作了題為“大氣痕量氣體高光譜檢測研究進展”的大會報告。新加坡國立大學薛軍民教授作了題為“可逆NiO6在析氧過程中的關鍵作用”的大會報告。中國科學院李永舫院士作了題為“有機太陽能電池窄帶隙有機受體材料”的大會報告。香港城市大學Alex Jen院士作了題為“可打印有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應用”的大會報告。香港城市大學Hua Zhang院士作了題為“納米材料相工程”的線上大會報告。
本屆會議設置了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生物質及仿生能源、光-電-熱轉化、鈣鈦礦專題、能源轉化催化、安全儲能、低碳能源檢測技術7個會議分論壇,為來自國內外高等院校、科學研究所以及各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學者、工程技術人員提供一個面對面交流經驗與展示最新研究成果的平臺。
來源: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作者:張世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