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至16日,第十六次中國熱電材料及應用會議在重慶山城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本次會議由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熱電材料及應用分會主辦,重慶大學承辦。此次大會匯聚了全國各地的熱電技術領軍人物,吸引了1000余名專家學者、學生、企業代表注冊參會。會議內容涵蓋了熱電輸運理論與材料計算、高性能熱電材料及其制備與多尺度微結構表征、柔性/有機熱電材料與器件、低維與復合熱電材料、熱電磁材料與器件、熱電新概念及前沿交叉、熱電制冷與熱管理技術等多個前沿領域。大會通過集結全國熱電轉換材料及器件科研人員,分享最新成果,研討國際前沿與創新應用,推動我國熱電事業高質量發展。
10月14日上午,大會在重慶山城國際會議中心長江廳開幕。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仙輝、陳立東,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復生,重慶市科技局黨委副書記許志鵬,重慶大學副校長鄧紹江,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熱電材料及應用分會榮譽理事長趙新兵、唐新峰和李敬鋒,分會理事會主任張文清和林元華,中電科集團18所首席專家張建中及重慶大學物理學院院長吳興剛出席開幕式。會議開幕式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副所長史迅主持。
鄧紹江在致辭中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他表示,熱電能源材料與技術在發電與制冷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潛力,在以新質生產力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希望通過本次會議的召開,與會各方相互學習、積極分享研究成果,進一步深化與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的交流合作,更好地推動學校相關學科的交叉發展,促進理工融合,推進科技自立自強。
潘復生在致辭中表示,能源安全是國家的生命線,“雙碳”目標是國家戰略。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技術的不斷進步,熱電材料將在未來能源領域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次會議為與會各方提供了一個深化協同創新和推動成果產業化的重要平臺,希望大家凝聚發展共識,推動熱電材料及應用的產學研深度融合。
許志鵬代表重慶市科技局簡要介紹了近年來重慶市科技創新舉措、“4+4+N”現代先進材料產業體系構建,希望與會嘉賓為重慶市先進材料產業發展與升級多提寶貴意見,支持更多優質項目落戶重慶。
林元華代表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熱電材料及應用分會介紹了會議籌備、開展情況,本次會議開創性設立熱電材料與器件交叉論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與學生快閃報告,進一步增進了與會者的了解與合作,希望通過智慧的碰撞和經驗的交流,為熱電事業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大會報告環節,陳仙輝帶來了關于磁增強熱電材料性能的精彩報告,李敬鋒講述了碲化鉍基熱電材料的研究進展與展望,唐新峰、張文清分別就熱電材料電熱輸運多尺度調控與快速制備新技術及應用,熱電的電輸運等議題發表了深刻見解,引發了參會者的熱烈討論。
此次會議為期四天,除開幕式和大會報告外,設置了4個分會場。80余位國內熱電領域的知名學者作了主旨報告與邀請報告,100余位青年學者及學生通過口頭報告分享了各自的研究進展,190余份墻報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科研成果。同時,10余家相關企業積極參與展示,帶來了熱電領域高性能設備與應用成果。
在10月16日下午閉幕式上,陳立東帶來了精彩紛呈的大會報告。報告圍繞制冷器件與應用如何實現微型化、薄膜化、低成本,能否誕生新體系高性能熱電材料等問題展開,引發了參會者的深刻思考。
閉幕式還舉行了熱電材料與器件創新發展高峰論壇,特邀熱電領域的7位大咖就相關學術問題進行交流研討,現場氛圍十分活躍。最后,大會主席重慶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周小元宣布大會圓滿結束。
本次大會還設置了會前科研培訓,仇鵬飛、柏勝強、毛俊、楊炯四位專家在熱電材料性能的準確測量、熱電器件界面設計與服役行為、熱電器件制冷性能測試、熱電輸運計算的原理與應用等方面為學生作了精彩講解。會議頒發了“青年科學家獎”“優秀研究生獎”“優秀口頭報告獎”和“優秀墻報獎”,這些獎項不僅是對獲獎者個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對熱電材料及應用領域未來發展的期許。
中國熱電材料及應用學術會議是我國熱電材料領域重要的全國性會議,為促進我國熱電材料及應用事業的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熱電材料及應用的發展仍需廣大科研工作者持續探索與創新,以期進一步提升熱電轉換技術的效能,提高其應用技術及產業化等方面的研究深度和廣度。此次會議不僅是對過去研究成果的總結與回顧,更是對未來熱電領域發展的展望與期待。
來源:物理學院
作者:盧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