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下午,應重慶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宜燦出席工程科學前沿講壇/碳中和科學與技術前沿講壇,在民主湖學術報告廳為師生帶來了題為“科技創新模式與核科技研發創新實踐”的學術報告。鳳麟核集團副總裁宋勇、副總裁胡麗琴、副總裁王芳等領導專家,重慶大學校長助理、機械工程學院教授朱才朝,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冉景煜等領導、師生出席活動。講壇由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副院長趙良趙良舉主持。
趙良舉對吳宜燦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對吳宜燦進行了簡要介紹。
吳宜燦就核科技領域最新進展,鳳麟核“四合一”聯動融合的科技成果轉化創新發展模式及其在“云光寶刀”系列創新技術研發中的創新實踐與思考,為大家帶來了一場引人入勝的學術報告。吳宜燦強調,科技創新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而核科技作為其中的關鍵領域,其研發創新實踐尤為重要。他以鳳麟核“四合一”聯動融合的科技成果轉化創新發展模式為例,闡述了如何將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吳院士指出,“云光寶刀”這一系列技術的研發成功,不僅體現了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也展示了科研人員在面對挑戰時的創新精神和不懈努力。
吳宜燦的報告引起了聽眾的熱烈反響。提問環節中,師生們積極發言,吳宜燦耐心解答,現場氣氛熱烈。
朱才朝代表重慶大學向吳宜燦頒發了重慶大學工程科學前沿講壇紀念獎牌。他在總結發言中對吳宜燦表示了誠摯的感謝,并指出,吳宜燦院士的分享不僅為重慶大學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提供了寶貴的指導,也為我國核科技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熱切期待吳院士再次到訪重慶大學。
吳宜燦,中子物理學家,核科學技術及其交叉領域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核能院院士、國際小型鉛基反應堆聯盟主席、國際能源署聚變核技術執委會主席、鳳麟核創始人。歷任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子科學國際研究院院長。長期從事核科學技術及交叉領域研究,主持國際和國內重大科研項目30余項,出版中英文專著7部,在Nature、Energy、PNAS、中國科學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00余篇,多次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和終身科學影響力榜單,授權發明專利100余項,科研成果已在國內外獲得廣泛應用。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獎,以及美國核學會杰出成就獎、歐洲聚變核能創新獎等重要科技獎勵10余項。
來源: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作者:張世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