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 2024年11月23日 09時00分
地點 : A校區博雅書院報告廳
主辦單位 : 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博雅學院
協辦單位 : 長江流域社會與文化研究中心
主講人 : 龍圣 教授
隨著明后期營兵制的推行,大涼山邊緣地區以“番夷”為主體的營屯聚落出現,并呈現出濃厚的族群文化特色。入清后,這些營屯聚落隨土司的招立被納入國家體制,但直到乾隆晚期,其聚落形態、權力格局和風俗文化等方面依然與周邊漢族聚落有很大的不同。清中葉以后,隨著移民的大量到來、保甲的編設、文教的推廣,以及民族間的交流、互動,營屯聚落日益融入周邊社會,在形態上發生了諸多的變化,具有高度國家認同感的營屯聚落得以形成。
主講人簡介:
龍圣,1983年生,男,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民委民族研究優秀中青年專家(第二批),《民俗研究》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民俗學、歷史人類學,在《中國史研究》《民俗研究》《史學集刊》《社會》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各1項,著有《從祖先記憶到地方傳說:湘西白帝天王敘事的形成與變遷》。
編輯:曹蔚
責編: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