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7日至31日,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國學聯、貴州省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在貴州大學舉行。
經過激烈的網絡評審、現場展示、線下路演答辯等環節,重慶大學從2000多所參賽高校、40余萬參賽作品、250多萬參賽學生中脫穎而出,以團體成績名列前茅捧得“優勝杯”(重慶唯一),斬獲主體賽事特等獎1項(重慶本科高校唯一)和累進創新獎(重慶唯一)、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紅色專項活動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黑科技”專項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7項。
這是學校連續兩屆斬獲“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也是學校創造歷史的連續三屆在“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捧得重慶唯一的“優勝杯”,更是學校連續6年在“挑戰杯”系列競賽(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競賽)中捧得重慶本科高校唯一的“優勝杯”。
在主體賽事中,由王鵬飛、周言等指導,湯靖、馬欽仕、黎鏵蓬、陳欣弘宇、明若彤、李穎、趙婉妤等同學負責的《基于水中脈沖放電的退役鋰離子電池正極活性物質分離設備》喜獲特等獎。由楊國林、鄭華龍等指導,胡松林、丁江毅、石詩義、劉琳、馬龍飛、牛思源等同學負責的《基于覆冰環境參數反演的電網冰災監測預警裝置》喜獲一等獎。由豐宇宸、王智慧等指導,謝涵宇、顏志瓊、鄧晨琳、簡鴻博、候嘉赫、賀顯弼等同學負責的《基于無線電能傳輸的無線能量與信息同步傳輸技術》喜獲二等獎。由郝建等指導、李瀅等同學負責的《熱情快遞》,由王伯初等指導、薛梓心等同學負責的《澈目之源》,由豐超等指導、李曉琪等同學負責的《碳盡其利》喜獲三等獎。
在紅色專項活動中,由董秀維等指導,孫稚軒、于汶鑫、龔雨甜、孫雨潤、楊慧賢、吳若曦、陸寧宇等同學負責的《苗嶺日出》喜獲特等獎。由劉云國、吳炯等指導,許婧秋等同學負責的《承“黔”啟后,繼往開來》喜獲一等獎。由王春彧、夏汝立等指導,杜怡蕾等同學負責的《文藝黔鄉 紅色筑夢》喜獲二等獎。此外,《赤水之魂》、《火燎紅蘊24拐》、《桑聯蠶緒,莓你不行》、《四渡赤水紀念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喜獲三等獎。
在“黑科技”專項賽中,由張育新、劉曉英等指導、王燦等同學負責的《仿生鐵硫基復合電極材料的可控設計及其電化學性能的改善機制》,由鄒霞、何公霖等指導、李姿潔等同學負責的《走近中國天眼》喜獲恒星級(一等獎)。由羅均、李奇敏等指導、楊明等同學負責的《瀚海牧漁》,由智悅、林偉等指導、夏凡等同學負責的《滴水航天》,由司馬文霞、孫魄韜等指導、楊鑫等同學負責的《熱明科技》,喜獲行星級(二等獎)。此外,《頂云科技》、《改性高嶺土抑爆劑制備及其抑制瓦斯煤塵復合爆炸研究》、《基于多域視覺適應的LED缺陷檢測設備》、《萬表互聯》、《云水匯》、《智水未來》、《真正的無線電能傳輸方式》喜獲衛星級(三等獎)。
重慶大學高度重視第十八屆“挑戰杯”競賽,專門召開國賽、市賽動員會,校黨委副書記馮業棟出席會議并講話。為備戰本屆競賽,立足構建的第二課堂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校團委聯合本科生院、研究生院、技術轉移研究院、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以及相關學院,于2022年10月啟動校賽,先后組織初賽、復賽和決賽等賽事環節,探索構建“五階段階梯式”創新創業競賽實訓,專門聘請學生科技創新創業競賽教練,組織了100余場校內、校外專家的線上線下專題培訓和“一對一”項目輔導,努力推動以賽促學、以賽促創,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據悉,“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自1989年起每兩年舉辦一屆,始終秉承“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的宗旨,是全國大學生科技創新領域中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參賽范圍最廣的賽事,被譽為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奧林匹克”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