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至28日,第二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在山東煙臺舉行。經過3天的激烈角逐,重慶大學參賽團隊獲得銀獎、銅獎和優勝獎各1個。
獲得銀獎的《微生物加固巖土文物保護修復技術開發與應用》項目由土木工程學院劉漢龍指導,楊陽、仉文崗、高學成等負責,采用自主研發的微生物加固技術解決巖土文物的保護和修復,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傳承紅色基因做出了具體實踐,也為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及利用和文物保護修復材料的更新迭代做出了重要貢獻。
獲得銅獎的《一站式重大裝備多維智能感知系統》項目由光電工程學院朱濤指導,王金棟、劉濤、黃景晟、杜偉、趙茂眾等負責,致力于利用先進的光電測試技術實現重大裝備的在線動態健康監測,旨在解決我國航空航天測試領域諸多“測不了“、”測不準”的難點與痛點。
獲得優勝獎的《大型風電工程結構一體化研發與設計》項目由土木工程學院王宇航指導,土木工程學院張曉明、李雨桐、黎紋竹、胡超、金開元、戴盛林等負責,致力于利用高性能的預應力鋼管混凝土格構式塔架結構,解決我國陸上低風速區風資源開發中輪轂高度不足的瓶頸問題,促進我國陸上風資源的高效利用。
學校高度重視本次大賽,自5月大賽啟動報名以來,就制定了周密的參賽工作方案,各二級單位積極宣傳動員,組織18個團隊項目報名。經過層層選拔,最終學校共有8個團隊項目入圍全國總決賽,覆蓋了大賽3個組別。
近年來,學校在引進和培育機制、職業發展通道及服務保障等方面,不斷提升博士后管理和服務水平,著力發揮博士后制度在培養創新青年人才的獨特作用。截至目前,我校已設立29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累計招收2700余人。我校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加大博士后創新創業工作力度,支持更多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助力新一輪“雙一流”建設。
據悉,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是我國規模最大、層次最高、覆蓋面最廣的博士后賽事。本屆大賽以“智匯賦能發展 博創引領未來”為主題,共設創新賽、創業賽、海外(境外)賽和揭榜領題賽等四個組別,共有1457個團隊參加總決賽,共產生55個金獎、109個銀獎、164個銅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