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水環境與水生態分會攜手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在重慶組織開展了為期一天的城市水環境與水生態科普活動,旨在在全社會營造關于水理念、水知識與水行動的科學氛圍,推動水共識的形成。
中國工程院院士、城科會水環境與水生態分會會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清華大學特聘教授曲久輝作了“飲水之安”的科普專題報告。本次科普講壇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城科會水環境與水生態分會副會長、南京大學環境學院院長任洪強教授主持。來自重慶市的中小學生、離退休干部、社區居民代表齊聚一堂,聆聽了這場關于飲用水安全的高質量科普報告。同時,講座還進行了同步視頻直播。
曲久輝指出,保障飲用水安全需要控制微生物污染和去除毒害污染物,包括砷和全氟化合物等。此外,實現零污染凈水和供水也很關鍵。關于如何使用自來水:普通民眾應定期更換凈水器濾芯、保持水龍頭和濾水網的清潔;市政從業人員應維護供水管網和二次供水設施。他呼吁加強科普宣傳,向民眾公開水質信息,提高社會公信,消除大眾對自來水安全存在的誤解。
第五屆城市水環境與水生態科普創意大賽上,各參賽隊伍就科普新污染物展開精彩紛呈的角逐,向場內外的觀眾呈現了一場主題為“新污染物的前世今生”的趣味科普盛宴。經初評、復評及專家組評審后,科普文章類、平面設計類、新媒體類三個類別共計24支參賽隊伍入圍決賽。
曲久輝院士、任洪強院士以及重慶大學副校長李劍,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城科會水環境與水生態分會顧問、北京師范大學環境與生態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長余剛出席決賽并發言。
李劍指出,本次大賽是探索高校通過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兩翼融合以驅動國家創新發展的有益嘗試,有利于鼓舞廣大科技工作者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科技強國的實踐中。重慶大學在生態環境領域做了大量的科學宣傳和普及工作。希望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推動社會公眾對水環境與水生態,尤其是新興污染物的科學認識。
余剛表示,本次大賽涌現出了一批科普的新生力量,愿未來能有更多的同行者加入到科普工作中,將科普相關的信息、知識和理念,作為社會發展的新鮮血液和新生力量在未來發揮巨大的影響和帶動作用。
大賽還啟動了“城市水環境與水生態科普創意大賽”優秀作品巡展(川渝區)。
任洪強作為評審代表用“新”“酷”和“?!比指爬诉x手和大眾評審的表現。各參賽選手選題立意新、內容設計新,呈現形式酷,大眾評審尤其小朋友表現牛。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更酷更牛更新的作品出現。
經激烈角逐,共有18支參賽隊伍脫穎而出,分獲一、二、三等獎,現場還宣布了最佳組織獎和優秀指導老師。
曲久輝在總結時指出,本次大賽的圓滿成功包含四大要素,指導老師有道、參賽選手有才、評委老師有義及大眾評審有情。感謝所有到場嘉賓及工作人員的支持,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同行者參與到科普大賽,推動水共識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