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晚,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上,重慶分會場首次亮相全國觀眾視野,重慶大學師生扎根家鄉熱土,為春晚增添一抹靈動鮮活的巴渝之韻。重慶大學技術轉移研究院院長陳結、材料學院院長陳先華、附屬腫瘤醫院主任醫師羅玲作為行業代表亮相《慶·新春》節目。這是央視春晚設立分會場以來,重慶首次以分會場的身份驚艷亮相。分會場主舞臺設于彈子石廣場,重慶大學精心組織藝術學院152名學生參與演出,以扎實的專業功底和無畏的青春熱情,點燃了整個舞臺。這是繼去年“手龍人”團隊在龍年春晚亮相后,重大學子再次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
堅持以生為本,細致落實排演保障。學校高度重視本次春晚參演工作,專門成立春晚工作專班,安排專人擔任領隊,全程負責與導演組及校內外各單位的溝通協調;每日按專業配備一名帶隊老師,第一時間解決排演中的突發情況。
為保障152名參演學生的最佳狀態,學校精心準備了衛衣、羽絨沖鋒衣和背包等物資,并向學生寢室配送感冒、發燒、急性腸胃炎等基礎藥品,提供完善的校內醫療服務;根據排練及錄制實際需求,及時為學生補充保暖物品和高能量食品,切實保障參演期間學生的生活和健康。注重思政教育,強化人文關懷。學校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的文化育人作用,將本次春晚參演作為一堂生動的思政實踐課。排演期間,輔導員和領隊全程跟進管理與教育工作,引導學生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此次演出在新時代新重慶建設中的意義,增強家國情懷、社會責任與理想信念。
演出前,校黨委書記舒立春、黨委副書記馮業棟到主舞臺現場慰問參演學生,關心了解學生學習、生活、排演情況,鼓勵同學們秉承“復興民族,誓作前鋒”的重大精神,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和過硬的專業能力,為央視春晚重慶分會場首秀的最終呈現增光添彩。
“每一個動作都力求做到極致。”21級舞蹈表演專業的本科生孟嘯宇回憶道,自己曾憑借頑強的毅力,在與傷痛作斗爭的同時刻苦訓練,終于在除夕夜成功登上央視龍年春晚的舞臺。這份對藝術的執著,不僅是個人追求,更是作為重大學子的責任擔當。在本次春晚排演中,他毫無保留地向師弟師妹們分享經驗,用行動為他們樹立榜樣,激勵大家在堅定文化自信、追求舞蹈藝術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從北京到重慶,這次是回家。”能夠連續兩年登上春晚的舞臺,22級舞蹈表演專業的本科生劉鎰感到非常幸運。去年,他跟隨學校“手龍人”團隊,把青春風采綻放在央視總臺春晚的舞臺,將巴渝龍文化帶到首都北京,展現在全國觀眾眼前,而今年,他就站在家鄉重慶的土地上貢獻一場精彩演出,“重慶崽兒”的底氣與幸福感油然而生,能為家鄉的父老鄉親送去歡樂與祝福,讓他感到無比自豪。
春晚幕后,同樣有著許多默默奉獻的身影:
22級音樂表演的本科生祝翔是此次表演的學生負責人之一,除了日常的排演工作以外,還負責同學們的對接工作。看到身邊不少同學帶病堅持,夜以繼日地排練打磨動作,過程雖然十分辛苦,但通過近一個月的排練,她真切地感受到團體凝聚力不斷增強,大家都在以實際行動踐行“復興民族,誓作前鋒”的重大精神。
音樂表演專業的研究生夏頌涵,則以“幕后領隊”的身份,承擔起全程協調排演的任務。清晨,她在大家醒來前確認通告、聯系車輛;深夜,她在同學入睡后整理排練記錄,配合老師完成工作。即使在生病期間,她依然毫不懈怠,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重大學子的責任與擔當。她的這份堅持感染著每一位參與演出的同學,成為同學們心中溫暖而堅定的力量。
“我們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而努力,那就是在春晚舞臺上展現重大學子的風采,傳遞重慶的熱情與活力。”23級舞蹈表演專業的研究生章楨雪說,在排演中,老師們的悉心指導與同學們的相互鼓勵,都讓她深刻感受到團隊的力量。這次經歷不僅是一場表演,更是成長的洗禮。“舞臺上的光鮮背后是無數汗水與堅持,我為能代表學校參與這樣的盛會而感到無比自豪,也對未來充滿期待。”
長期以來,重慶大學高度重視校園文化育人工作,在教育部的指導和支持下,獲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中心指導的原創話劇《何魯》入選“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宣傳工程”;原創舞蹈《手龍人》把國家級非遺搬上央視2024年春晚舞臺;《紅巖革命故事展演》作為本科新生入學教育,連續五年專場演出,入選教育部、國家文物局“大思政課”優質資源示范項目(全國僅10項)以及重慶市“紅巖思政”育人品牌建設典型案例。下一步,重慶大學將堅持推進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健全完善文化建設統籌協調機制,一體化推進重慶大學“文化強校”戰略,不斷開創新時代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新局面。
來源:黨委宣傳部
作者:王雯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