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上午,重慶大學一流學術期刊建設交流會在A區主教學樓506會議室召開。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出版處處長蒲洋、四級調研員陳瀚,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理事長張鐵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期刊編輯研究會秘書長、CSCD數據庫負責人劉筱敏,國際牙醫師學院院士、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編輯部主任王晴,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副理事長、《學報編輯論叢》主編劉志強,《亞太臨床腫瘤學雜志(英文)》編輯部主任劉謙;重慶大學副校長李劍,社科處處長、期刊社社長兼總編輯、計劃財務處處長辛清泉,期刊社副總編鐘小偉,副社長王維朗,以及全校20本期刊負責人及期刊編輯約50人參加會議。辛清泉、鐘小偉分階段主持了會議。
李劍在致辭中指出,學術期刊是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也是支撐高校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載體,各刊應立足新發展格局,持續創新辦刊機制,激活內生發展動能。他期望在大家的支持和指導下,進一步推動學校期刊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建設,著力建設一流學術期刊方陣,為“雙一流”建設及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貢獻力量。
蒲洋在致辭中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對一流學術期刊作了重要指示,國家部委對一流學術期刊建設和學術期刊繁榮發展出臺了系列相關文件,充分肯定重慶大學在深化辦刊機制改革、推動學科交叉融合、打造集約化服務平臺,著力建設一流學術期刊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并對未來發展工作提出五點建議。
王維朗匯報了一流學術期刊建設形勢與學校期刊概況,介紹了學校立足“國際一流、國內一流、行業領先”發展目標,通過集約集群管理,實施期刊發展專項和強化制度保障,統籌推進新刊培育、現刊提升和平臺打造,推動一流學術期刊建設的整體情況。
《智能腫瘤學(英文)》主編徐波、《空間電力與無線傳輸(英文)》副主編張淮清、《自動化與人工智能(英文)》副主編井岡山、《低碳科學(英文)》執行副主編孫寬、《太空生存研究(英文)》執行副主編邱丹、《地球能源科學(英文)》編輯姚靜雯、《生物巖土技術(英文)》編輯何杰玲、《數字語言文學研究(英文)》編輯汪蕙心、《植物激素(英文)》編輯葉曉茜,代表期刊匯報了辦刊基礎、發展概況、特色化做法,以及在優質稿源組約、國際數據庫申請、宣傳渠道拓展、編委隊伍建設等方面面臨的挑戰。
與會專家從期刊辦刊特色與國際化、編委作用發揮、欄目建設與選題策劃、重要數據庫遴選標準與注意事項,以及期刊運營與品牌塑造等方面,為新刊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全方位、多維度的指導與建議。
主題發言環節,《鎂合金學報(英文)》常務副主編彭曉東、《西部人居環境學刊》執行主編曾衛、《土木與環境工程學報(中英文)》副主編胡英奎、《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主任傅旭東、《中國藥房》副總編輯鄒小勇,圍繞期刊高質量發展分享了創新實踐與前沿思考。
辛清泉在總結發言中指出,本次會議凝聚了期刊發展共識,為新刊建設提供了方向指引和細節把關,對學術期刊高質量、高水平建設和規范化運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未來,學校將持續對標國際國內一流,打造一流學術期刊和一流學術交流平臺,服務“雙一流”建設,獻禮“百年新重大”,為繁榮學術交流、提升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社會科學研究處
作者:梁遠華 代小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