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至11月8日,第十屆全國表面分析科學與技術應用學術會議在重慶大學虎溪校區舉辦。本次會議是在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高校分析測試分會指導下,由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北京電子能譜中心、全國表面化學分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608)、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表面分析專業委員會主辦,重慶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承辦。會議吸引了眾多高校和科研院所300余名專家學者、學生、企業代表注冊參會。會議內容涵蓋了表界面分析技術,表界面與二維材料、晶體多孔材料、儲能材料、非均勻材料、光電催化材料和壓電催化材料。大會通過集聚全國各地表面分析領域的專家學者,交流經驗、分享成果,進一步推動表面分析技術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拓寬表面分析科學技術的應用前景。
11月7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馮守華,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潘復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高校分析測試分會主任委員李景虹,重慶市科技局黨委副書記許志鵬,沙坪壩區科技局黨組書記吳瑤熙,沙坪壩區科協主席馬驍出席開幕式。重慶大學校長助理朱才朝代表學校致歡迎辭。開幕式由湖北大學原副校長、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校長顧豪爽主持。
朱才朝在致辭中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他簡要介紹了重慶大學學科布局和建設成效,在國家區域發展中發揮的“重大”力量。他希望通過本次會議,與會各方互鑒互學,進一步深化與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的交流合作,提升技術研究和科技創新能力。
李景虹在致辭中介紹了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高校分析測試分會在推動表面分析技術在各領域應用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顯著成績,并指出新形勢下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挑戰和機遇,希望與會者加強在創新方法、創新儀器和創新人才等方面的協同合作,互通互鑒、共同發展。
馮守華在致辭中指出表面分析是一項高度綜合性的分析技術,表面科學中的一些重要研究課題需用技術方法才能闡釋得更加清楚,并且在相關儀器研制上也需大家共同發力,“造好工具”對了解科學本質至關重要。
許志鵬代表重慶市科技局簡要介紹了近年來重慶市科技創新舉措,在化工材料、鎂合金、高分子材料等領域的技術優勢,他希望“在以本次會議為平臺的基礎上,擴大科技界、產業界和政府部門融合交流,提升科技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創新發展能力?!?/p>
潘復生指出,表面分析技術在材料科學研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新材料的深入研究尤為重要。本次會議聚焦于表面分析技術的創新應用,希望大家凝聚發展共識、深化協同創新,也希望各位專家在重慶組織更多的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重慶市科協作為科技工作者之家,將為會議舉辦提供重要保障。
開幕式上同時舉行了“重慶大學科學儀器科普教育與應用基地”授牌儀式。儀式由重慶大學科協秘書長周斌主持,馮守華、潘復生和李景虹三位院士作為見證人,吳瑤熙和馬驍作為嘉賓為重慶大學科學儀器科普教育與應用基地授牌。這標志著重慶大學分析測試中心科普教育服務工作進入新階段。
清華大學李景虹院士、重慶大學潘復生院士、南方科技大學韓曉東教授、武漢理工大學趙文俞教授為參會者帶來了精彩的大會報告,引發了熱烈討論。
此次會議為期兩天,除開幕式和大會報告外,設置了5個分會場、1個專題論壇和研究生論壇,120余位知名學者作了主旨報告與邀請報告,27位青年學者及學生通過口頭報告分享了各自的研究進展,30余份墻報展示了豐富多彩的表面技術應用成果。本次會議還評選了“優秀口頭報告獎”和“優秀墻報獎”。
本次會議的舉辦不僅增強了重慶大學與國內知名高校及科研機構之間的協同合作,同時加深了重慶大學分析測試中心與兄弟高校公共平臺之間的溝通交流,為中心表面分析創新人才培養、平臺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來源:分析測試中心
作者:曹麗轉 郭同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