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至6月1日,由重慶大學主辦,外國語學院與《數字語言文學研究(英文)》(Digital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期刊聯合承辦的“數字語言文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重慶大學虎溪校區舉行。本次會議匯聚國內外頂尖學者,圍繞數字技術在語言、文學及翻譯領域的前沿研究與應用展開深入探討,為數字語言文學研究領域注入新活力。會議開幕式由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莫啟揚主持。
重慶大學副校長饒勁松在致辭中強調,數字技術已成為推動人文學科創新發展的核心動力,期待與會專家通過思想碰撞,為人文學科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新思路。
《數字語言文學研究(英文)》期刊聯合主編、香港理工大學李少鋒教授介紹了期刊以促進學術交流、推動學科發展為宗旨的創辦理念,鼓勵學者踴躍投稿,共同提升數字語言文學研究的學術影響力。
研討會期間,12位國際知名學者帶來的大會主旨報告精彩紛呈。美國阿拉巴馬大學Dilin Liu教授深入探討語料庫與生成式AI在語言學習與教學中的實證應用,既展示其顯著成效,也剖析了實踐中面臨的挑戰;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Xuesong (Andy) Gao教授提出數字化時代第二語言教育的革新視角,強調教學方法應與時俱進;香港理工大學Guangwei Hu教授通過案例展示數據驅動學習在學術英語寫作課程中的應用,凸顯數據在學習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此外,韓國西江大學Isaiah WonHo Yoo教授闡述AI在語言教學中的巨大潛力,鼓勵教育者積極應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Zhaohong Han教授分析生成式AI在應用語言學中的賦能路徑;李少鋒教授進一步挖掘生成式AI對第二語言寫作的輔助價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姜峰教授通過比較ChatGPT生成的論文與英國大學生論文中互動性與交互性元話語的使用,揭示了AI與人類寫作策略的互補性及其在教學中的啟示。英國利茲大學Binhua Wang 教授揭示AI賦能機器翻譯存在的風險與倫理困境;上海外國語大學雷蕾教授展現人工智能在漢語研究領域的創新成果;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Xiaofei Lu教授提出大型語言模型微調的新應用思路;美國阿拉巴馬大學Robert Poole教授探究語言變遷與環境的關聯;重慶大學康鑫教授從三語學習者角度為外語習得研究提供新啟示。
會議還設置十個平行分論壇,覆蓋“數字語言文學理論與方法研究”“數字技術驅動的文學研究”等多元主題。眾多學者在此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展開深度學術討論,有效促進了學術交流與合作。
閉幕式由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李小輝主持,西安外國語大學汪順玉教授作會議總結。汪教授充分肯定本次研討會的學術質量與組織水平,對與會專家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謝,并號召學者在數字化浪潮中積極創新,共同開拓數字語言文學研究新境界。
此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搭建起高水平國際學術交流平臺,有力推動數字技術與語言文學研究深度融合,為國際學術合作提供新契機,也為數字語言文學研究的未來發展明確方向,將持續助力人文學科的創新與進步。
來源:外國語學院
作者:汪蕙心
攝影:李明 王云麗